↑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招牌

余显斌

我问:“有事吗?”他的回答,险些让我一耳光扇回去。

你猜他说啥。他说,他是来帮我撑门面的。天啊,我是谁?丰阳玉的传人啊。丰阳玉传人,知道不?我一说,谁都清楚,“玉王”的弟子。哎,我还不怕你说,我不是“玉王”弟子,是他老人家的儿子王轩昂。现在,我王轩昂竟要人来撑门面,我呸!

他说:“别砸了玉王的牌子。”

我懒得理他,再答一句话,我估计我得被气死。

我忙,在雕一块玉。

我看着玉,本来准备雕一尊佛,可雕了一会儿,玉石一崩,里面出现一点红,血红。我傻眼了,这点血色咋办啊?

这点,我爹可没教我。

我愣住了,喝着茶,端详着。

他说:“我来。”

我嘁一声,告诉他,几万块钱的东西,不是闹着玩的。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

他站了一会儿道:“毁了我赔钱,不就三万块的料吗?”我抬起头望他一眼,他咋打听得那么清楚啊?他一笑,这玉水色差不多,清、润,市场价也就三万。我叹口气道:“雕尊睡佛,毁了。”

他哼一声:“相信我,我来,让你稳赚。”

我不相信道:“你行?我可是‘玉王’的儿子王轩昂,知道不?”

他不回答,反问:“信我不?”

我不答话,让开。他坐下,脱了鞋,双脚掌着錾子,左手拿锤,开始敲打起来。我这才注意到,天,他没右胳膊,是个残疾人。我忙说:“你没……能行?”他哼一声,指指铺上刻着“玉王”的二字牌匾,告诉我,他雕的如果我满意,他就摘走这块招牌。如果输了,就按这块玉雕成后的市场价赔我,十万。说着,他忙碌起来,动作行云流水,如风行水面。慢慢地,我的卧佛变了,变成个闺中少妇的样子。慢慢地眉眼出现了,长长的睫毛,迷离蒙眬,好像三杯两盏淡酒后春睡初醒的样子。

我提醒道:“那点血色咋办啊?”

他呵呵一笑,不说话,卖关子。不一会儿,女孩耳朵上出现一个坠饰,是颗血红的红豆。接着,女孩手里,出现一柄团扇。一个宋朝女子,雨打芭蕉,出现在我眼前。

他得意一笑,问道:“咋样?”

我张张嘴,想说不行,可说不出口。我心里酸酸地想,我真没用,竟然守不住我爹的招牌。我也恨我,平时总认为自己差不多了,没事打麻将,打牌。

我说:“你摘吧。”

他说:“我真摘啊?”

我吞口唾沫,许久道:“能不摘吗?”

他说不行,说我白糟蹋了“玉王”招牌。他说着,就搭着梯子,摘下招牌,走时留下一句话,如果我胜过他了,招牌归我,否则,就放他那儿。

我气呼呼道:“你在哪儿,我到时哪儿去拿?”

他说:“放心,你找得见我。”

真的,第二天我就找见了他。

第二天有一个玉器店开张,就在对面,鞭炮噼啪,我抬头一看,一个人站在门前笑着,是他,门上挂着“玉王”招牌。我一看,险些吐血,这……这不是打我脸吗?我想,我得努力,得为我爹争气,得为“轩昂”两字争气。不然,我就不叫王轩昂了。

我回去,对着爹的照片磕头,我说:“爹你看着,我一定要胜过那家伙,将招牌夺回来。”此后,我不再打麻将打牌,坐在家里,认真研究我爹的一本手抄玉雕书籍。

时间在流逝,我的生意红火起来,慢慢和他的持平。

有时,我也过去看看他的玉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

那天,他拿着块玉打量,不停摇头。那玉灰色里透黑色,还有淡红色和绿色:这玉没用,雕啥啥不成。

我哼一声道:“我救你。”

我走过去,拿过家什,不一会儿,一串水灵灵的葡萄出现了,黑的如玛瑙,紫的如水晶,绿的如翡翠。黄色咋办啊?我在葡萄串上雕一只蝴蝶,黄色的,蝶粉毛茸茸的。

他睁大眼道:“师弟,厉害啊!”

我喊一声:“谁是师弟啊?别套近乎。”

他拿出一本手抄书,是我爹有关玉雕的。看我一脸傻相,他解释,他是残疾人,很喜欢玉雕,可自卑,怕见人的,就用手机给我爹发信息请教。我爹送他书籍,还在手机里指导他。他于是就学会玉雕,有了名气,也有了信心,就开始闯世界。

当他听说,我整天玩麻将,荒废了玉雕,快要砸了我爹招牌后,急了,从远处赶来,就想出摘招牌一法激我。他得意地道:“没想到,还成功了。”

我红着脸道:“我爹偏心,向着你。”

他摇头,许久道:“师父引进门,成功靠匠心。”

他说着,将爹的招牌给我,他说:“端好了,别砸了。”

我没有拿招牌,我觉得招牌放在他那儿,更对得起我爹,对得起“玉王”二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牌”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着“争夺”招牌而展开,同时“玉王”招牌象征着某种荣耀,暗含了小说的主旨。

B.小说两次描绘了雕玉的过程,意在展现玉雕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美丽和手工匠人的巧思妙想,以此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C.小说插叙“我”的父亲帮助“他”的往事,揭示出“他”的身份和前面离奇行为的动机,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D.小说中多处人物语言内涵丰富。比如端好了,别砸了”一句,既指把父亲留下的招牌拿好,别掉了,也暗指不要坏了玉王的名声。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以“我”把招牌留在“他”的店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