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蒲公英

叶征球

八里沟村很小,只有几户人家,寂寞地趴在幕阜山的皱褶里。

极少有人进山,起起伏伏的群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只听得各种虫鸣鸟叫。我实在走不动了,又累又渴,肩上挑的零碎山货越来越沉重,像一块巨石。

师父说前面就有屋了,可以去讨碗水喝。

那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就蹲在晒场边,呆呆地望着远方。小手里捧着一棵蒲公英,雪白的绒球,特别漂亮。他看见我们,小脸上惊喜又惶恐,站起来,怯怯地往家里跑。

敲门进去,很快就谈妥了,在这里搭伙歇脚几天。男当家的高大粗犷,他婆娘皮肤黝黑,仿佛被炭火燎过。山里人实在,粗茶淡饭木床铺,看着给一些小钱就行。

进山第二日,我病倒了,师父安顿我躺着休息,他独自翻山越岭去猎户家收山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一只小手抚摸我的额头。我使劲撑开眼,是那个小男孩趴在床边。见我醒来,他笑了,轻声问我:“阿哥,你醒了。”

我缓缓地点头,笑着摸他的脑袋。“阿哥……带我,带我回家。”男孩的眼睛闪烁一种期盼的火苗。“回家?这不就是你家吗?”“不是。”男孩左右瞅瞅,悄声说,“我是这家人买来的,我爸爸妈妈找不到我了。”

我目瞪口呆。

男孩继续说着,但语调已变成了哭腔,抽噎着:“幼儿园放学了,妈妈还没来接我,一个叔叔给我巧克力,就牵我走了……”

灶房里传来黑女人的高嚷:“东生仔,又死去野了!还不来掐菜。”男孩兔子般迅速起身离去,背影瘦弱如瓦片。

我心突突地飞跳,手足无措。活了十七岁,跟师父走村串巷也半年多了,但我做梦都没有碰到这样的事,一下子乱了方寸。

晚饭时,男孩端一只木碗,低头飞快扒拉着红薯饭,很少吃菜,也很少看人。

山里的夜来得急,泼墨一般。四周静如史前洪荒,只偶尔有野兽的吼声,幽远地传来,令人毛骨悚然。这时,听见男孩在隔壁房间凄厉地惨叫一声,然后是断断续续地哭,压抑着,听得不甚真切。我拉过被子,蒙头蒙脸盖着,不敢动弹。

翌日,我早早起床了。男孩蹲在晒场边,又捏着一棵蒲公英,呆呆地望着远方。只见他胳膊和大腿,遍布着揪掐的瘀青。

“东生,他们老是打你吗?”我悄声问男孩。

他仰头看着我,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哽咽着,无法说话,只是拼命地点头,点头。

“知道你家在哪里吗?”我俯下身,攥着他的手。

“我只晓得,我家住四楼,楼下有一个超市,妈妈每天给我买好吃的……”他茫然地摇头,“阿哥,我名字不是叫东生,带我走吧,带我去找妈妈!”

我强忍着,故作轻松地说:“你喜欢蒲公英吗?”

“嗯嗯,蒲公英好看,还会飞。”男孩的眼眸里充满了憧憬,自言自语道,“我要是跟蒲公英一样会飞,就好了!”

“东生,东生,又野到哪去了——”女人的大嗓门,又敲梆似地响起。男孩立即噤声,挣脱我的手,迅速离去。

小住几天,收购了一些山麂皮和野猪肉之类,我和师父就下山了。他们全家站在门前目送我俩,我看见小男孩满脸期冀又恐惧的表情。转过远远的山岔口了,依然望见那个瘦弱的身影呆呆地立在那里,像一朵纤细的蒲公英……

回来一年多了,我老是想起山里那个小男孩,想到他泪汪汪的眼睛。犹豫了很久,我跟师父说:“救救他吧!”天麻麻亮,师父就领着我,往山里赶。

可是,那里一切都没了!那幢土夯的旧屋变成了一堆瓦砾废墟,所有的木头烧得焦黑,凌乱一片。

对面山坡的人家告诉我和师父,冬天烘焙干货时,半夜失了火,全部烧了,一个人也没活着出来。我傻傻地站着,耳畔响起男孩乞求的声音:“阿哥,带我走吧,带我回家!”每一个字,都像匕首一样割着我的心。

晒场上杂草丛生,一丛丛饱满的蒲公英,摇曳着,绽放着,随风起起伏伏地飘飞。在泪眼中,我看见小男孩也跟蒲公英一样飞了,飞回了远方的家……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开篇的环境描写,为我们展现的是乡村的偏僻冷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渲染了气氛,做了铺垫。

B.在小说中,“我”作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既胆小怕事,面对东生的求助不敢言语,又心存善良,因没有救助孩子一直心存内疚,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C.被拐小男孩反复乞求“阿哥,带我回家”“阿哥,带我走吧”表现了内心对回家的强烈的渴望。结尾处我又一次听到男孩乞求的声音,表现出我内心的后悔和愧疚。

D.这是一篇极具深情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孩子的人生经历,选取的题材直击读者心灵,感人至深。

2.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1)他看见我们,小脸上惊喜又惶恐,站起来,怯怯地往家里跑。

(2)男孩兔子般迅速起身离去,背影瘦弱如瓦片。

3.小说中多次写到“蒲公英”,请探究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