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盐商与扬州文化事业

贾行家

一般说来,充满铜臭气的唯利是图,会熏染和扭曲高雅的艺术,让社会文化显得庸俗和浮躁,但是,这未必是个真问题。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看,功利主义会形成诱惑,但并不是强制。如果被它引诱上了另一条路,只能说是自己不坚定。

扬州盐商对清代扬州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盐商中的很多人,或者附庸风雅,或者是真的爱好、真的内行,但都乐于为文化事业投入大量金钱。他们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与士大夫建立关系,可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扬州的书院和学校,都是由盐商们捐建的。扬州的洪氏家族,从明代开始就是盐商,他们专门建了座“洪园”来款待天下名士。

在扬州好谋生,也是当时书画家们的常识。因为大批文化人流入,让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明末清初的书画名家石涛,晚年就定居在扬州。他当年在扬州还有个特殊的营业项目,就是为盐商们的花园建假山。按他的设计垒出来的假山,非同凡响。当时的富翁,都以请到石涛为园林画图为荣。

除了石涛造的假山,清代的扬州园林,还有很多细节追求。有的能工巧匠模仿济南趵突泉,设计机械,造出了人工喷泉。园林里会摆盆景。扬州的盆景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有“以方寸之地浓缩天地”的名声。园林不是还要养金鱼吗?在清代,扬州的金鱼也是贡品。这种高端化、精细化的需求,会激发艺术创造力。

不只艺术圈,学术界也是如此。在清中期,扬州本地形成了著名的扬州学派。清代学术界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的说法。对扬州学派的学者们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扬州学派里有个以狂傲著称的学者汪中。他有一次扬言说:扬州府只有三个学问通的人,还有三个学问不通的人。通人里,除了他,还有语言学大家王念孙。那三个不通的人,也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有个乡绅不识相,问汪中自己怎么样。汪中说你不算不通。对方听了挺高兴。汪中则接着说:“你得再读三十年书,才有希望达到‘不通’。”汪中如此口无遮拦,到处得罪人,还能在文网严密的乾隆时期保全性命,留下学术成就,也是因为得到了扬州盐政和商人的包容和接济。他晚年生活拮据,就靠为商人鉴定书画维生。

郑板桥和汪中这些学者、艺术家,赚着商人的钱,心里还是瞧不起他们的庸俗和铜臭气的,一有机会就写诗作文,发泄不平。清代文人都将盐商蔑称为“盐呆子”。盐商们痴呆荒唐的一面,固然可笑;但他们似乎忘了:没有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俗人,自己这种雅士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在历史上,能造就文化艺术繁盛的土壤,通常离不开所谓的庸俗和功利。社会有了富余和闲暇,才会产生对艺术的更高追求,才有文化艺术的发展机遇和繁荣市场。

(节选自《扬州为什么是清代的一线城市》,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功利主义的诱惑并没有强制他们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B.盐商中也有真内行,他们可以通过对文化事业的大量资本投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

C.盐商们按照当时书画名家石涛的设计堆垒出来的花园假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D.清代文人写诗作文嘲讽盐商的庸俗和铜臭气,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正是盐商在维持着他们的风雅。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是因为文化人大批涌入。书画家们普遍认为在扬州谋生相对容易。

B.在扬州学派里的汪中看来,“不算不通”的人的学问水平是低于“学问通的人”而高于“学问不通的人”。

C.得益于盐商的资助,清代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很高,和吴学、徽学一道被当时的学术界称道。

D.社会的富裕和闲暇能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这也说明了经济对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为何说盐商促进了扬州的文化和学术的发展?请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