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B.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C.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D.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在成年之后,因不便直呼其名,在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反的别名。因为这个别名也用以表其德行,后亦称其为表字。

B.季父即最小的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后来也常用以借指时间先后,如每个季节的中旬可称为“仲”。

C.皇帝是秦以后对华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故决定兼采“皇”、“帝”之号,以 “皇帝”自称。

D.裨将即副将。裨,原指次等的礼服,如古代诸侯卿大夫觐见天子所戴的冠称“裨冕”。后引申出“辅助”和“小”的意思,如汉代匈奴小王称“裨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家世显赫,出身名门望族。项氏家族因在楚国世代为将,被封于项地,故以项为族姓;项羽季父项梁的父亲就是被秦国大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名将项燕。

B.项羽心性浮躁,学习难以专精。他少年时研习文字和武艺都因半途而废未能学成,季父项梁因此对他发怒;后来虽然改学他感兴趣的兵法,但仍浅尝辄止。

C.项羽身高力大,胆气超过常人。他身高八尺有余,力量惊人,即使吴中子弟也对他心存畏惧;在配合项梁实施起义时他独斩郡守,以一敌百,威震郡府。

D.巧妙策划起义,项梁老谋深算。在陈涉大泽起义两个月之后,项梁一面假意邀请郡守共商大事,一面借口寻找桓楚,在项羽配合下实施谋反,篡夺印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2)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