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日: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成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 诏谓妄言邀誉/欲和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文中的“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书。

B. 中宫,或称皇后,在建设宫城时,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

C. 首领,在文中指头颈,引申为“生命”,这里指牛玉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D. 内阁,是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最早由明成祖朱元璋设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 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宁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 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 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