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圆明园遗址公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由于北京地区多年来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圆明园内湖水不断向地下渗漏,水量明显减少。针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在春秋两季从京密引水果引水补给圆明园。但是水中氮、磷含量相对较高,容易使水质恶化,甚至爆发由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水华”。为解决圆明园“水华”等水生态问题,北京市环保部门采取了“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

经过多年的水生态修复,圆明园水中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加,鱼类就有40多种。2019年夏天,消失多年的北京原生物种鳑鲏鱼重回圆明园。鳑鲏鱼喜欢在清澈的、水草茂盛的淡水湖泊底层成群游动,食物以藻类为主,还可以摄食水草、浮游动物等。葱郁林木环绕清澈水域,处处闪烁水的灵动和秀丽,这一池净水得来不易。

(1)分析“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路径图可知:

①投放食藻虫后,采集水样观察,水中藻类数量会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水中氮、磷含量减少,是因为________。

③引入的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能够促进物质循环。

④这种水生态修复方法相比传统的人工打捞水华、化学灭杀等方法,更加环保且具有可持续性,其原因是________。

(2)请写出一条包含鳑鲏鱼的食物链________。

(3)为保护圆明园的水生态,当你去圆明园游览时,应当注意什么?________。

九年级生物资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