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书房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生活美学。

一些文人墨客或因(A)屡试不第(屡试不爽),或因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名士”一族。名士们的书房中最知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陋室铭》闻名于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的生活美学。刘禹锡官运不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陋室”便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奢华,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这种奢侈(甲)品,更不能堆满案牍公文,但要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两宋以降,中国海外贸易渐盛,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房雅物、金石碑版,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专论书斋陈设。文震亨认为,书桌应“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高濂更要求书斋备有“卧榻”,供读书劳累后“偃卧趺坐”。文房四宝自不必说,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有大水缸养鱼,还须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陈列些金石碑版、名家字画等艺术品,常邀朋友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陋室”与“书斋”最大的差异是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规模都不算宏大,收藏多为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由于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私人书房不可能都有巨量藏书。

真正称得上“(B)汗牛充栋(汗牛塞屋)”的书房,是明清时期兴于江南的藏书楼。最著名的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曲岸弯环,水漾涟(乙)(yī)    ,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华美的园林与数以万计的藏书交相辉映,可谓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

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宁波天一阁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皕宋楼等。乾隆帝曾称江南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

前述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则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名称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现在看到的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C)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三希堂反映了封建时代文化、政治的统一,是中式生活美学中崇高之美的典范。

(取材于韩晗《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____)

3.下列对不同书房的描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书斋——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

C. 藏书楼——架集书万卷,柜藏帖千函

D. 上书房——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

4.假设你理想中的书房需要挂对联,你会从下面对联中选择哪一副?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说明选择的理由。

①心触清机亲翰墨   目游润景足精神

②为学深知书有味   观心澄觉室生光

③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墨足风流

④竹荫遮几琴书润   花气熏窗笔砚香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