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学校开展走近“运河文化带”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通州古城”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在明清时期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   ①  (胜/盛)名,这里曾经是漕运物资的必经之地,仓储重地。历史上通州曾是最重要的皇家码头。每到开春后,运河上南来的粮船便日渐繁多,从堤岸南望,各类船只帆樯星罗 (棋/旗)布,见头不见尾,十分壮观,形成了独特的通州入景之一。

清末漕运终止。古城渐失繁华光彩:八国联军烧掠,城内官署民居精华火毁殆尽;1912年、1920年、1926年、1937年又连遭战火洗劫,古城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善市容环境,通县政府将通州古城拆除。至此,    ③    ,而如今,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将谱写和谐宜居新篇章。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堤dī 掠lüè   B.堤tí 掠lüè

C.堤tí 掠lüě   D.堤dī 掠lüě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胜   ②旗              B.①胜     ②棋

C.①盛   ②旗              D.①盛     ②棋

(3)结合语境,在③处填入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甲]通州古城的遗迹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与之相关的地名,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

[乙]通州古城的历史只残留在一些遗迹中,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与古城相关的地名。

[丙]通州古城的遗迹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与古城相关的地名。

2.文化寻根小组在收集关于通州文化的材料时整理了这段文字,请将文字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通州文庙位于京杭大达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是通州第一条“三庙一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文庙纪念的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______。古代求学人喜欢拜文庙祈求学业顺利,在“大运河之子”_______笔下的《蒲柳人家》中,就曾描写过何大学问“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3.文献整理小组在《通州志》(乾隆)之《序)中发现这样一段记载:“是州(通州)为神仓重地,舟车之所集,水陆之要冲。”请结合字典中“冲”字的部分解释,解释文段中“水陆要冲“的意思是(_____)

●冲chōng

◎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冲洗。        ◎向上钻,直上:冲入云霄。

◎破解不祥:冲喜。               ◎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首当其冲。

◎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         ◎猛烈地撞击:冲突。

◎收支账目互相抵销:冲账           ◎情感强烈:冲动。

(汉辞网)

4.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汇报的讲稿片段。在①②处填写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适河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来自各地的文化荟萃于此,造就了海纳百川的北京文化 ①  作为北京面塑重要代表  ②  “面人汤”面型,据说创始人汤子博的技艺就是向山东菏泽的面塑艺人学的,而汤师博也正是经由运河来到通州谋生的。

A.句号/冒号 B.句号/破折号 C.分号/破折号 D.分号/冒号

5.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京杭运河文化,学校鼓励同学们收集整理运河文化带上的文化资料,此次文化探寻之地为运河山东段的泰安。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蹈泰山“石刻崖文”拓本。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迁碑》选帖        苏轼《齐州长清真相院舍利塔铭》选帖

《泰山刻石》原拓修整本选帖       何人麟《秋兴八首》选帖

A.《张迁碑)的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端正稳取,笔意粗壮古朴。

B.《齐州长清真相院舍利塔铭》的字体属于楷体,用笔丰腴,方正秀美。

C.(泰山刻石)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圆润流畅,笔画圆健古厚,

D.《秋兴八首》的字体属于行书,笔势飞动,纵横驰驱。

6.朗诵组同学要朗诵一首诗歌《我从大运河上走过》。对下列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

长城和运河犹如一撇一捺,

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支撑起宇宙乾坤的惊天巍峨。

长城就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

运河就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它比苏伊士运河要长十倍,

它已超越了二十个巴拿马运河。

它是一条有温度有灵魂的长龙。

它是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母亲.

世界上哪条运河敢与之比肩而立?

世界上哪条运河敢说有它雄浑壮阔?

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吟唱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赞歌!

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一部流动的史书。

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

A.将“长城”与“运河”比喻成“人”字的“一撇一栋”,突出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B.“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母亲”,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运河为运河儿女所做的奉献。

C.作者运用两个设问句,满怀深情地赞颂了运河无可比拟的雄浑壮阔及世界地位。

D.反复出现的“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抒发了作者对大运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