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③)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③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撷园蔬

⑤盖游于物之外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划线语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乙)文划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在被贬期间所作,请分析两文在情感抒发上的异同点。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