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流。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现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B. 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C. 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两千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

D. 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

B. 文章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

C. 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

D. 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

B. 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而不在自然时间范围内。

C. 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D. “天人合一”观念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