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挂在树梢上的暖

陈奉生

①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九曲人生,则要善心的滋养。

②小时候我家里穷,上学要走五六里的山路,夏天中午不能回家,就着凉水啃一两块玉米贴饼子,有时趴在课桌上眯瞪一觉,有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到水边逮鱼摸虾。最难熬的是冬天,我没有棉鞋,赶上下雪,走到学校时鞋里已经灌满了雪。四十多人的教室只有一个三开煤炉子,脚趾头冻青了,脚后跟裂开几道口子,走路一瘸一拐的。母亲把土鳖虫用阴阳瓦焙成粉末,再找些茄秧,兑上锅里的开水,让我烫脚。母亲说:“开春咱娘俩去刨药材,说啥也得给你买双棉鞋。”我说:“妈,物理老师说摩擦可以生热,您给我找几根棒胡子,我上课踩在脚下,一边听课,一边来回轱辘着,脚就冻不坏了。”第二天母亲从柴棚里找了几根棒胡子,这土办法果真管用,脚再也没有被冻着。

③清明过了,天渐渐暖了,没有单衣可换,我和弟弟身上还捂着棉袄。一天放学回来,母亲让我脱下棉衣,我裹着棉被依偎在炕头。母亲动手拆洗棉衣棉裤,我问:“妈,明天我穿啥?”母亲说:“穿棉衣改成的夹衣呀。”我问母亲:“一宿工夫洗的衣服怎么干得了呢?”母亲说她自有办法。母亲拆洗完棉衣,从院子里抱来一捆豆秸,把洗过的衣服平摊在锅里,蹲在堂屋灶膛前开始烧火。铁锅慢慢地变得温热了,母亲不时地翻着冒着热气的衣服,几袋烟的工夫洗的衣服就被烘干了。夜色浸黑了山村,灯光如豆,母亲就着微弱的灯光缝补着夹衣,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炕一直到早晨还是温热的,早晨我一睁开睡眼,就看见身旁叠放着整整齐齐的夹裤夹袄。

④母亲总是嘱咐我:“走路时遇到上坡拉东西的车,顺道帮着推一把;别偷吃上学路上的瓜果梨桃;宁可身子受凉,也不让脸上受热;要饭的到家门口时,别舍不得施舍,将东西递到乞丐手里时,别没好脸色地扔给他……”就是这最简单的善的因子,潜移默化地融入我成长的血液里。

⑤五月槐花开了,浅黄色的蝶形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悬挂在树梢上;耐旱、耐寒、耐瘠薄的荆条上,淡紫色的花开得满坡满岭。那些养蜂人每年都到山村来放蜂采蜜。有一天,父亲领回一个黑黑瘦瘦的养蜂人,那人走路直打晃,父亲说他让雨淋着了,有些发烧。父亲让他躺在西屋炕上,母亲从老婶家借来半瓢面,从米缸里掏出两个鸡蛋,做了一碗面片汤,对养蜂人说:“大兄弟,趁热吃了,出点汗,没大碍的。”养蜂人道谢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眼前的异地他乡,因为那碗面片汤,升起了温暖的人间烟火。

⑥秋天来了,山村忙碌起来。我早晚帮父母割豆子、掰棒子、打栗子。后山坡晚熟的红肖梨挂满了枝头,低矮树枝的梨被摘得差不多了,树梢上又大又红的够不着。我对母亲说干脆用竿子打下来吧。母亲说打下来也糟蹋了,给鸟留着吃吧。此时夕阳碰在西山的砬尖上,仿佛溅起片光的海洋,我觉得夕阳中的母亲,浑身散发着温润的光辉。

⑦光阴的脚步似乎走快了,草木演绎着季节轮回的故事。我有时坐在老家的炕上,看云在窗外踱步,燕子在檐下翻飞,母亲蹒跚着一双小脚,在山前屋后忙碌着。对面山坡上的杏树和梨树,我记不清花开花谢多少回,恍惚中老了青砖,湿了黛瓦。记忆就像封存在岁月里的窖酿,母亲一声轻轻的话语,漫山遍野便全都是过去的回忆。

⑧岁月蹉跎,母亲快九十岁了,我也五十多岁了。

⑨红肖梨树和母亲一样垂垂老矣,母亲的头发白了,背也驼了,梨树容颜消瘦,枝头干枯了,可记忆中挂满红肖梨的树梢,依旧在我心中摇曳着。它虽不及珍珠璀璨,但却饱含暖意。我深知,那才是发自心底的至真至纯的大爱。

(选自2019年5月6日《邢台日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_______这一线索来叙事抒情,依次写了与之有关的五件事:母亲用土鳖虫和茄秧兑开水让“我”烫脚—______________—母亲口授“我”最简单的善行—_____________—母亲把晚熟的红肖梨留给鸟食用,表现了母亲至真至纯的大爱。

2.结合加点的部分,赏析下列句子。

(1)此时夕阳碰在西山的砬尖上,仿佛溅起一片光的海洋,我觉得夕阳中的母亲,浑身散发着温润的光辉。

(2)记忆就像封存在岁月里的窖酿,母亲一声轻轻的话语,漫山遍野便全都是过去的回忆。

3.本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光辉形象?请简析。

4.阅读材料:

有记者曾采访我国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你认为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在哪里?”蔡澜微笑着答道:“是妈妈亲手做的饭菜。饭菜的‘香’和吃进肚里的‘暖’融着妈妈的爱,这是世界上任何饭菜都比不了的美味,可惜我今生永远吃不到了……”

读完这段材料后,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材料和选文谈一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