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

①“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一命题的提出,等于先承认了一个前提:今天的孩子是一个一个的“现在”,他们不同于往日的孩子,是一个新形成的群体。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和沉重感的。我们在咀嚼这一短句时,就觉得我们所面对的这个群体,是忽然崛起的,是陌生的,是难以解读的,所以也是难以接近的。我们甚至感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无法适应的焦虑。

②但我对这一命题却表示怀疑。

③今天的孩子其生活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我们从前所面临的世界;今天的孩子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与“咋日的孩子”相比,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④然而,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甚至与明天的孩子相比,都只能是一样的,而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甚至是基本的生存处境,都一如从前;这一切“基本”是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因而是永恒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化,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改变而已。

⑤由此推论下来,孩子——这些未长大成人的人,首先一点依旧:他们是能够被感动的。其次,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总而言之, 自有文学以来,无论是抒情的浪漫主义还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它们所用来做“感动”文章的那些东西,依然有效——我们大概也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

⑥“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我们一旦默读这一短句,就很容易在心理上进行一种逻辑上的连接:只有反映今日孩子的生活,才能感动今日的孩子。我赞同这样的强调,但同时我想说:这只能作为对一种生活内容书写的倾斜,而不能作为一个全称判断。感动今世,并非一定要写今世。“从前”也能感动今世。我们的早已逝去的苦难的童年,一样能够感动我们的孩子,而并非一定要去写他们处在今天的孤独中,我们表示了同情时,才能感动他们。若“必须写今天的生活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结论的话,那么岂不是说,从前的一切文学艺术都不再具有感动人的能力,因而也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了吗?岂不是说,一个作家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经验都不再具有文学素材的意义,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随风而去了吗?

⑦再说, 感动今世,未必就是给予简单的同情。我们并无足够的见识去判别今日孩子的处境的善恶和优劣。对那些自以为是知音,很随意地对今天的孩子的处境作是非判断、滥施同情而博一泡无谓的眼泪的做法,我一直不以为然。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恒的。

⑧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

(文/曹文轩,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今天的孩子”的认识,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孩子,指的是那些在现代生活环境中还未长大成人的孩子。

B.今天的孩子所处的生巧环境已有变化,其生理和心理也不同于昨日的孩子。

C.作为一个来出现的的群体,今天的孩子让人有陌生感,难以理解,难以接近。

D.从成人的视角来看,今天的孩子身上似乎出现某种问题,这让成人感到无奈和焦虑。

2.作者认为今天的孩子是能够被感动的,其理由是什么?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孩子与昨天、明天的孩子是一样的,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B.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与昨天的孩子一样。

C.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存在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不同。

D.文学作品中能感动昨天孩子的招数,依然能够感动今天的孩子。

3.文章结尾说“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作者意在提醒作家注意什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今天孩子的处境,不要自以为是地作是非判断。

B.应该认识到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恰恰是从前的内容。

C.可以继续用过去的写作经验来写出感动人的作品。

D.文学作品中要表达道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