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对“致知”的途径方法,王阳明为代表的古人和丁肇中为代表的现代人认识大相径庭:王阳明认为“知”是心中本来就有的,想要致“知”,最终须回归内心去探寻;丁肇中认为“知”是存在于外物之中的特性、原理和规律,必须靠客观实证精神,从对外物的研究中获得。

针对两种不同认识,某班开展了辩论比赛。正方观点:“关注内心”的求知方法更有价值。反方观点:“客观实证”的求知方法更有价值。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续写一段反驳陈词。要求:有理有据,语言雄辩,说服力强,100字左右。

正方:关注内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正因为古人善于探求内心,才有了诗歌情景交融的朦胧意境,有了国画“似肖非肖”的写意空灵。对方辩友,面对关注内心获得的令人陶醉的审美情趣,你还能说“关注内心”没有价值吗?

反方:对方辩友,请不要沉醉在历史的“美”酒中不愿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语言应用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