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知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qiān)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厚斋严君治酒肴      治:准备,置办。

B. 繁卉被岩         被:覆盖。

C. 褰裳援萝         援:拉,拽。

D. 予故表而出之      表:表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A. 而所游又皆佳士        而卒莫消长也

B. 同游者疲于跻攀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则或咎其欲出者

D. 但溧之为州         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B.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C.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D.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三句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岩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D. 本文虽属于游记,但从议论入笔,结尾又与开头呼应,揭示了主旨:中间两段详细记叙了游山的过程,内容充实,叙写生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是乐矣。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