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的效果

丰子恺

①艺术及于人生的效果,不外乎人们面对艺术品时直接兴起的作用,及研究艺术之后间接受得的影响。前者可称为艺术的直接效果,后者可称为艺术的间接效果。

②就直接效果而言,研究艺术可得自由的乐趣。因为我们平日的生活,都受环境的拘束,所以我们的心不得自由舒展,对付人事要谨慎小心,辨别是非,打算得失。我们的心境大部分的时间是戒严的,惟有学习艺术的时候,心境可以解严,把自己的意见、希望与理想自由地发表出来。世间常有战争的苦患,我们想劝世间的人不要互相侵犯,大家安居乐业,而事实上不能做到。于是我们就在文学中描写理想的幸福的社会生活,使人看了能共爱、共勉、共图这种幸福,如《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有人说这些文学是画饼点饥,聊以自慰而已。其实不然,这是理想实现的初步。只要方向不错,理想不妨高远。理想越高远,创作欣赏时的自由之乐越多。

③同时,研究艺术可得天真的乐趣。我们平日对于人生、自然,因为习惯所迷,往往不能见到其本身的真相。惟有在艺术中,我们可以看见万物的天然的真相。我们看见朝阳,便想这是教人起身的记号;看见田野,便想这是人家的不动产。在习惯中看来,这样的思想原是没有错误的,然而都不是这些事象本身的真相。朝阳,分明是何等光明灿烂,神秘伟大的自然现象!岂是为了教人起身而设的记号?田野,分明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与人家的产业何关?惟有在艺术中,人类解除了一切习惯的迷障,而表现天地万物本身的真相,从而获得乐趣。画中的朝阳,庄严伟大,永存不灭,才是朝阳自己的真相;画中的田野,有山容水态,绿笑红颦,才是大地自己的姿态。我们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的思想而用全新至净的眼光来创作艺术、欣赏艺术的时候,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自由自在,天真烂漫,好比长夜大梦一觉醒来,这时候才恢复到自己的真我。

④就间接效果而言,我们研究艺术有素之后,心灵受得影响,体得了艺术的精神,而表现此精神于一切思想行为之中。人生处世一味计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实在太冷酷而无聊,人的生命实在太廉价而糟蹋了。所以在不妨碍现实生活的范围内,能酌取艺术的非功利的心情来对付人世之事,可使人的生活温暖而丰富起来,人的生命高贵而光明起来。懂得了这看法,我们对于阡陌、田园,以至房屋、市街,都能在实用之外讲求其美观,可使世间到处都变成风景区,给我们的心眼以无穷的快慰。陶渊明有诗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⑤艺术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一体的,一体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皆平等。于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现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画家用这看法观看世间,则其所描写的山水花卉有生气,有神韵。中国画的最高境“气韵生动”,便是由这看法而达得的,这是艺术上最可贵的一种心境。习惯了这种心境,而酌量应用这态度于日常生活上,则物我对敌之势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看似滑稽,却很严肃。

(有删改)

1.文中第②段以《桃花源记》为例有何作用?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3.作者认为“艺术的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