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汉初统冶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冶”。

③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      ”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请回答:

(1)A.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下面观点。(填序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B.在材料一中“      ”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图,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