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枯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琦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传》)

1.下列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2.下列选项中对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根据死者身份等级的不同,对去世的说法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

C.社稷,“社”和“稷”分别指谷物神和土地神,由于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谷物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太傅,古时“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辛宪英为人聪慧有谋略,临大事不慌乱,有见识有决断,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次为自己的亲人建言献策。

B.当初面对天子在城外,太傅闭城门这一情况,辛氏准确判断了形势,并建议弟弟跟随众人去营救曹爽,方使弟弟没有有愧于道义。.

C.当初魏文帝得立太子,太子很高兴,但辛宪英却觉得太子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不应该高兴,可见她很有见识。

D.辛宪英为人生活检朴,有一次羊祜为了感谢辛宪英在钟会叛乱中的建议,送了辛宪英一条锦被,但辛宪英嫌它奢华,翻过来盖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