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信约。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后退。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会于西河外渑池                  以其无礼于晋

C.因跪请秦王                     因击沛公于坐

D.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卒廷见相如

A.居安思危 B.辇来于秦

C.吾从而师之 D.道海安、如皋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和氏璧归赵的情况下,蔺相如针锋相对、据理力辩,从历史和国势两方面说明把璧送回赵国的原因:形势由被动转为主动。

B.渑池会上剑拔弩张,秦王恃强凌弱,竟不怀好意地提出让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王为其鼓瑟的要求,命秦御史当廷记录以辱赵王。

C.廉颇献良计以防秦王挟持赵王,并且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使得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彰显出廉颇深谋远虑、忠诚爱国的特点。

D.在“廷斥秦王”“渑池之会”中,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和对比技巧,描绘出一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