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频频登上热搜。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19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而小朋友扮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在互动中,快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构建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节目播出时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之中。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再是被叙述的主体。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的新途径。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相遇》中,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于是,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这部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

B.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

C.《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情。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2.下列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横线上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设置:构建电视镜头语言 B.节目效果:点燃观众参与热情

C.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 D.节目效果: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的节目拍摄地。

B.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依旧不同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入人海的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5.有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象值得研究借鉴。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呢?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