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介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并从网上流行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因轻松新奇、简单易用,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受欢迎度和顽强的生命力, 但也常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地使用而遭诟病,如情绪性谩骂、暴力性中伤、非正式用语、粗鄙化表达、侮辱诽谤等。网络语言暴力破坏了交际表达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道德风气,甚至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4月13日,演员刘诗诗发布律师声明进行辟谣,称不实信息对自己工作生活造成干扰,将就本次网络暴力事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清明节前后,演员杨洋出演电视剧《全职高手》引起部分同名书粉不满,并对其进行了网络暴力攻击。对此,《全职高手》剧组发表声明表示已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世界杯期间,在微信、贴吧等平台出现了所谓的“对骂群”。据说,这源于球迷因比赛中的争议判罚作出的对骂宣泄,随后演变为各种以兴趣、生活习惯甚至地域为主题的网络语言暴力。很多人在对骂群中肆无忌惮地爆粗口、地域歧视、侮辱他人人格。

(摘编自检察日报《网络语言暴力何时休?》2018年06月19日)

材料二:

网络语言暴力的盛行不是偶然,而是盘根错节的各种因素造成的。网络文化具有娱乐、戏谑的特征,因此网络语言也具有夸张、游戏化、情绪化的成分,“张嘴”就是“看帖不回帖,全家死光光”“不是人是畜生”之类的语言暴力就形成了。

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人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负责任地宣泄,使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膨胀性地暴露出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   ①   ,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在匿名的网络世界里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网络虚拟世界是现实矛盾的反映。在我国社会这样一个高速的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利益格局的迅速重组,造成了社会上焦虑不安和浮躁心态的弥漫,形成一些人强烈的“仇富”“仇官”心理,并通过网络语言暴力表现出来。

网络语言暴力是社会心理的揭露。它反映了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中非理性的一面,突出表现在社会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绪化的盲从心理。很多网络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正是鲜明地表现出盲从、情绪化、缺乏正常的判断力等特征。

(摘编自光明网《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深思》2018年02月11日)

材料三: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2017中国IT领袖峰会上对网络暴力提出自己的担忧:“现在知识不良、文化体系不良的情况很可怕,这是‘网络病夫’。网络水军传播不正当言论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人们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指出:“应由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同时加强对网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素养。”

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一直在不断进步,公民对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维权途径也越来越便利。   ②   ,然而不少网络运营平台中仍有很多不实言论来源于非实名的用户。

教育部、国家语委表示,网络文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一大重要选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建设先进网络文化”作为战略目标,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这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摘编自人民日报《杜绝“网络暴力”任重道远》2018年07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言以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已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

B.面对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人们已经形成依法追究责任的维权意识。

C.在匿名的网络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规范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D.我国网络语言暴力盛行,净化网络环境、杜绝网络暴力任重道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言暴力社会危害极大,有可能会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B.我国社会上焦虑不安和浮躁心态的弥漫,造成了网络上语言暴力的盛行。

C.杜绝网络暴力,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也需要网民素养的提升。

D.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3.在材料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