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叶谣

符浩勇

二喜8岁时就跟娘去逃荒。路过四英岭下黄家村时,娘病倒了,被一户人家接济。娘对她说,这方水土虽贫瘠些,但扎下根苗也会长出枝叶,留下当童养媳吧,或许能捡条活命。黄家老俩口老来得子,取名祥生,刚满两岁,图日后有个照应,就答应了娘。娘在黄家躺了半个月,病未见好就撒手走了。

黄家老俩口把二喜当亲生闺女待,饿寒不着她柔弱的身子。二喜也勤快,把两岁的男人当弟弟,抱在怀里,驮在背上,携在手里,贴在心上。祥生长到10岁,也懂得怜惜她。一回,娘让他去打火油,他偷偷给她买了一只蜻蜓发夹,回来说钱丢了,遭了爹一阵臭骂……二喜不敢戴那只蜻蜓发夹,她在溪边对着倒影梳妆时,祥生就掐边上的野花往她发鬓上插……

山里的水土养人,果然像娘说过的那样,根苗扎在贫瘠的地里,居然抽出了枝叶,人吃树叶也长肉,喝凉水也带劲。二喜长到20岁,身上的短蓝布褂也遮不住青春气息。那时,有支穷人的部队在邻村扎营下来,祥生去报名,竟然被收编了。黄家老俩口这才想起办了婚嫁的事。

离别前,二喜看着祥生的脸,说,离开姐了,你出门在外可怎么过啊?祥生忽然哭了:姐,这辈子我不知道怎样报答你,我走后,你要孝敬爹娘,你要等我回来!二喜说:你说什么话啊,把心放肚子里,谁跟谁哩,你走了,姐的心也像蜻蜓一样跟着你走。二喜说话的时候摸出了那只蜻蜓发夹。

祥生刚走1年,就给家里捎信,说部队打了胜仗,还特地对二喜说,他当了连队号手,就像姐小时候带他上山打柴,摘了嫩树叶编成的哨儿,含在嘴里腮帮鼓鼓地吹……二喜不识字,听念信的说,想着祥生顽皮的身影,眼里盈着泪光,心里却偷偷笑了。

3年后,部队就有四英岭对面人家的探亲途经黄家村,带话说,祥生当警卫员了,嘱咐爹娘一定要多加保重身体。二喜忙问:什么是警卫员啊?回答说:警卫员就是为首长挡子弹的。二喜听了焦急,千叮咛万嘱咐回家探亲的一定要带话给祥生,就说子弹不长眼睛,姐不能抽身去代替你,你,你自己一定要当心,你要死了我也不得活!

到了第5年,刚开春,部队就来了人,是个警卫员,却不是祥生。警卫员说,首长很忙,很快就要转战了,抽不开身回来。哦,原来是祥生的警卫员。二喜差不多跳起来了,心想弟弟你有出息了,终于有人为你挡子弹了。警卫员带来了黄家村人这辈子也没有见着的钱。老两口已是风烛残年,行动不很灵便,对警卫员说,这家里多亏了媳妇二喜,像闺女一样孝顺,内外累弯了腰杆。二喜听着忙把话顶回去:爹、娘,看你们说的,不能让祥生在部队分心啊……说时,转身去伙房烧火。

警卫员掏出一封信,欲言又止,嗫嚅了一阵,才说,其实,这趟来,首长有个交代,他不能再耽搁二喜了,说要让二喜不要等着他,他当个首长不容易……再说,首长与二喜的婚姻也不受法律保护……

老俩口听着,气不打一处来,忽然大嚷:天杀呀,良心喂狗了……这让我老黄家怎么对得住人家,没有二喜,我们这把老骨头早弃荒野了……

其实,二喜没走远,从伙房转来正听得明白,她蹿出来,盯了警卫员一眼。她低下头去,这才忽地抱着老俩口,跪了下去,说,爹、娘,祥生在部队有出息,我们该高兴。他一定有他的难处,我从小把他拉扯携带长大,知道他心地好,或许他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才那样做的,只要他好好活着,他还会回来的,我不还是你们的闺女吗?我这闺女从8岁就是你们拉扯大的呀……警卫员走前,对老两口深深鞠了一躬,说,你俩老一定要保重身体,让二喜找个好人家……二喜连连摆手,说,不,我不走,我一走,祥生就会落下骂名,世道人就会咒骂他陈世美,就会遭人戳背丢眼。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开……我娘说过,地再贫瘠,只要扎下根,就会长枝叶的。

警卫员咬着唇,没听完二喜的话,他转身就跑,跑得比四英岭飒飒山风还快,但山风不知道,他哭了;更不知道,祥生,再也回不来了。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蜻蜓发夹代表了祥生对二喜的怜惜与喜爱之情,也寄托着二喜对祥生的爱恋与痴情,表现了小说的诗性之美。

B.“抱在怀里,驮在背上,携在手里,贴在心上”,这个整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二喜的勤快和对祥生的照料与疼爱。

C.“警卫员带来了黄家村人这辈子也没有见着的钱”这钱是祥生捎回家来的,还是别有深意,读者可以猜想。

D.小说主要运用暗写的手法刻画祥生形象,他参军五年后当了首长,却要求退婚,表明他的忘恩负义和自私自利。

2.文中三次提到根叶谣,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警卫员为什么哭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