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B.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C.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D.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帝,中国上古传说中五位圣明君主,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B. 显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C. 北狄,古代中原地区汉民族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

D. 徭,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纮少年聪慧。王纮十五岁跟随父亲到北豫州时,听到侯景和别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王纮认为这并不值得探讨,侯景听后认为他很聪慧。

B. 王纮借机进谏。皇帝与人饮酒享乐, 王纮借机劝谏,认为如果沉溺于饮酒,就会国破家亡,身死名灭。皇帝听后默然不语。

C. 王纮临危不乱。皇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让长广王抓住头,将要手刃王纮,情急之中王纮据理力争,皇帝听后幡然醒悟,放了王纮。

D. 王纮积极献言。陈人侵犯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商议防御之策,封辅相请求出击,但王纮认为时机不宜,不如先增强国力,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2)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