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东守剑门。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増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

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假于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则民获利而官用足矣。”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美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早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迁”多指变动官职,如“擢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贬官。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时间多为冬至日。

D.刑部,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心对待降人。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管剑州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

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

C.李仕衡屡遭怀疑,但能经受查验。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

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