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下列完全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有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诗歌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抛却了这个基础,是绝对写不出诗歌作品来的。

3.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