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点苍山记

(明)杨慎

自余为僇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壬戌,复行入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尺,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欶建者。癸巳,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听。由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相与订约结社。僮仆于灌莽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二榻,喜不自胜,曰:“此可免结屋之劳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渔家妇子居焉。生事萧条,身无完衣。

问其男子何在,曰:“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又南至赤文岛,瞑色欲来,辞舟登阁。

(有删改)

(注)①僇(lù)人:有罪之人。②网罟(gǔ):渔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B.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C.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D.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国古代构筑城墙等防御设施并有军队常驻守卫的隘口。古籍中也有称其为塞、关塞、隘塞的。主要由关城、墩台和沟壕等构成。

B.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可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佛塔。

C.敕:在古代,指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文中“敕建”的意思就是“皇帝下令建造”。明、清时期也可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训导。

D.课: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在古代,交税的内容包括赋税、茶税、人头税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总写点苍山胜景,作者从自己遍游名山胜水的经历写起,意在衬托点苍山独特之美。

B.第2段记述了作者与李中溪先生同游点苍山的经历,两人一天之间游历了“龙关晓月”“鸳浦夕阳”二景。

C.第3段描写浮图塔、汝南王碑、晴川秧雨三景,作者或考订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

D.第4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点苍山胜景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石窟中渔家妇子的悲悯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2)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5.《游点苍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均为以“山”为题材的游记散文,但写法上却有不同。阅读这两篇文章,简要概括其不同的写法。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