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八只猫

黄建国

初秋的一天午后,几个外乡人结伴来到地处关中北端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一个月前还是重要的文物集散地,但是,等他们赶到时,市场却已消散,市面上连几枚普通的铜钱也很难见到了。外乡人相信镇子上仍然有货,便找了简陋的宿处住下,四处走动,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

这天黄昏,几个外乡人走到小镇唯一的街道的尽头,看见一家几乎颓败的门前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目丑陋,闭合着浮肿的眼皮打盹,嘴角淌一溜口水。脚旁一条长绳拴只瘦猫,正在一只肮脏的破碗里舔食。

外乡人眼睛一亮,盯住了那只碗。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个蹲到碗前,另一个走近老者。“老汉,我们给你五块钱买这只碗。”外乡人用刚学来的北方话说。

老者面无表情,也不睁眼,他的脸在夕阳下看上去像一张皱巴巴的黄表纸。

“十块钱。”外乡人说。

“不,”蹲在地上的那个外乡人说,“五十块。”

老者如同睡着了一般纹丝不动。

“扔给他五十块钱,把碗拿走。”第三个外乡人说。

老者像病中呻吟似的“哼”了一声,把头摇一摇,说:“我的碗不卖。”

外乡人将钱袋子抖得哗哗直响俯身看着老者。“一只烂碗,五十块钱,不卖?”

“笨蛋。”第三个外乡人嘀咕说。他已有些不耐烦,看着两个同伙,又看看正托在山顶上又红又大的太阳。

老者的眼睛张开一条缝。“太阳快下山了。”他说,并不看外乡人,然后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

“一百块。”识货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担心我的猫,”老者说,“它那么瘦,卖了碗,猫咋办?”

“这脏猫?又不是名贵种。”外乡人说。

“老鼠一样的东西,一脚能踩死三只。”早就有些愤愤然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的猫只吃放在这碗里的食物。”老者说,“你说,我咋能卖碗?”

“好说,好说。”外乡人的头儿说,“我们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们买你的猫。”

“我可怜的猫啊,他们要买你哩。”老者说,扯了扯绳。

“我们会精心侍弄这可爱的小东西的。”

它跟我相处得没缝没隙,有感情哩。”老者说,很悲戚地叹息了一声。

老者咳了一声,摇摇晃晃立起身,拉扯绳子对猫说:“天要黑了,咱回家呀。”

外乡人的头儿赶紧朝另外两个同伙使眼色。“我们只买猫。”他说。

“买猫。”两个同伙附和说。

“给老汉数一百块钱,”外乡人的头儿吩咐说,“这猫归咱们了。”

老者丑陋的脸在夕阳下显出一种古怪的表情。但是外乡人没有看见,他们只盯着地上那只脏兮兮的碗。

“不过,”老者说,“我这猫可会难为人哩。”

“什么意思?”

“你们要是不好好待它,它会抓破你们的脸。”

“好说,好说。”

“它只要一百的钱。”

“一百?”

“二十张。”

外乡人面面相觑。

两千元买一只快死的瘦猫实在太荒唐。可是,那只碗却又实在太稀罕。他们知道,只有买了这该死的猫,才有可能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付给老者两千元,由那个总是愤愤然的矮个子把瘦猫抱在怀里。

老者在此之前一直半闭着眼睛,他几乎没有看清他面前的这几个人是什么模样。现在,他突然把眼睛睁大了,打量外乡人。他那被浮肿的眼皮包裹着的眼睛原来十分明亮。他的眼光森然骇人。

“哈!”他似哭似笑地叫了一声。

三个外乡人吃惊地望着老者。但老者已闪身进门。两扇门“哐当”一声关住了。

第二天一早,买了猫的三个外乡人匆匆来找老者。他们得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看见,老者仍坐在昨天的那只小凳子上,双目闭合,脚旁的绳子又拴了一只更瘦小的猫。

“我知道你们会来的。”老者说,并不睁眼。“你们昨天买走我的第十八只猫,今天该买第十九只了。”

几个外乡人一言不发。他们互相看了看,又看看老者,然后,仰头看了看远处已经开始凋零的山峦和秋天碧蓝高远的天空。外乡人的头儿先走开,另外两个也走开,当天上午,他们怀着羞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小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这一动作细节,其实是老者对外乡人欲擒故纵。

B.小说以“第十八只猫”为题,叙述一位老者卖猫的故事,旨在表达对乡村凋敝的现实的忧患。

C.“碗”是小说的关键意象,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理解主旨的抓手。

D.小说采用顺叙写法,用对话展开情节,层层蓄势,引人入胜,最后解开悬念,引人深思。

2.文中多次描写老者的眼神、表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