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二手消费

①一个好的学者做研究时,往往应当“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与题项相涉的重要研究材料,可惜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文学者都没能做到。一个好的读者阅读时,应当抛开书评人、批评家、专业学者这些知识的二手贩子,直接阅读原著,以求直达原作者的心灵和思想的中心,以求更好地靠近那些伟大的魂灵,但是我们时代的绝大多数读者没能做到。毕竟,这已不是书籍的时代了,正经的学问也逐渐变得边缘化了。于是,人们不需要变成知识分子,而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蜕变成“知道分子”。

②我们身处媒体的时代,有了太多的娱人娱己的方式,不再像18、19世纪书籍时代的读者一样,只能在书山跋涉中去寻求快乐的指引和心灵的成长。现今的读者更易受传媒的影响而阅读。媒体是这个时代的王者,它凭借其自身的强大力量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阅读原本是生活中非常私人的事,但是像央视“百家讲坛”却试图说服一般的读者:你应当阅读于丹、易中天、袁腾飞等人的书。于是,没“读”过的人会少了许多谈资,在一个群体之中,他渐渐会觉得自己变成了时代的新文盲。终于,在畅销书这一个舞台,来来回回,粉墨登场了许多二手贩子

③像今年非常红火的梁文道就是一例。梁文道的书在大陆火起来也仅仅是2009年的事。作为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他开讲“开卷八分钟”一栏,给观众介绍书籍。那些介绍书籍的讲稿,最终汇编成册。今年梁氏的书卖得很火,出书的风头甚盛,四本书换了三个出版社。第五本书《梁文道:我读》在年关将至时,又换上了上海三联书店于2010年1月出版。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等老牌出版社,历来以质量著称,但是自从中华书局为于丹出书以来,其他出版商也同样为生存而降格以求。不知2010年上海三联出版的这本《梁文道:我读》算不算得上是一种降格呢?

④但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有可取之处。毕竞都市生活节奏非常之快,人人时间有限,而出版业的繁荣又使读者误以为偏偏书籍又那么多,如何读得完呢?何况,知识本身就是无涯无际的。从这两点出发,书评家有了它的存在位置,梁文道的存在位置也正在于此。“道长”要做这个读书的群氓时代的引导者,普渡一般的读者,所以《梁文道:我读》的好处在于为一般的读者作一导引,如何读好一本本“流行书籍”。试看《我读》中所选的书,大部分是国内外的热门书,涉及人物和书籍有:王小波和《黄金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被消费的革命者切·格瓦拉和《切·格瓦拉之死》,2009年凭《小团圆》借尸还魂的张爱玲,作品被误读为青春小说的村上春树和随笔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言辞激进者陈丹青,于丹和讲《论语》的杂书,畅销的《沉思录》和《道德情操论》等,几乎已将最近几年的文化热点一网打尽。出版者的这个如意算盘打得精明之极,所以《梁文道:我读》也必将畅销一时。读者也可借此获得多点谈资。

⑤本书首篇开宗明义,即问:“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中,除有主张扩张阅读面之外,观点大有为自身开脱之嫌,即虽然是将知识二手倒卖,但是这本书还是有可读之处的。“倘若读者不能一上来就读《论语译注》,当然是读《于丹<论语>心得》。”同样的逻辑,倘若读者不能一上来就读《__________》,当然是读《__________》。然而,这种逻辑的不足之处在于,此书所介绍的书,几乎都是畅销书,虽触及了今日的文化热点,但是读者难免会被牵着鼻子走,不读其他更为“正经”的书。那么,那些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经典,肯定是没有时间再读了。

⑥我们翻开《梁文道:我读》,大半观点仍不外是拾人牙慧。这样的书,会让一般的读者自以为自己读完这些书,懂得了不少知识,殊不知这样的盲从,本身也就很说明那些没有主见的读者,仅是新时代的“文盲”而已。冷饭炒过几次;味道再好,也是有限。何况,既是冷饭,又是他人嚼过的,营养如何,想想更是可知。当然,精明的读者并不需要他人的介绍,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体系和辩别能力。至于一般的读者,大概翻读一遍,即可抛开。

(《中国图书评论》2010.4,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词“二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知道分子”意思相近和相对的短语各一个,填入下面的空格。

意思相近的短语:

意思相对的短语:

3.请结合上下文意,填写第⑤段的空白处,将句子补充完整。

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引用“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一诗句,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做研究一样,都应该抛开他人的评论,直接阅读原著。

B.第①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只有在“书籍的时代”,“正经的学问”才能成为主流,暗含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无奈与失望。

C.第②段的画线句形象地说明了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许多书评人批评家、专业学者的书籍走上了畅销之路。在结构上本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第④段作者运用“繁笔" ,不厌其烦地罗列了《梁文道:我读》中介绍的作者和书籍,目的是为了说明这本书还有可取之处。

5.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全文,概述“阅读的二手消费”产生的原因。

7.本文属于“书评类”文章,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过资中筠的《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请谈谈两篇的“同”与“异”。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