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

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

(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

B. 商人重建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

C. “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

D. 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

B. 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

C. 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

D. 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

B. 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

C. 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

D. 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