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 “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 “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 “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犷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

B. 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 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 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4.把下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情,从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