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措施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他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时期相比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据对不允许的。

——据B·C·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是什么?并分析其对苏联(俄)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经济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举一例说明西方国家如何“以苏联为师”。

(3)综合上述史实,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