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 古时称文辞休止和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D. 中国古代最初是巫医不分的。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在后来的发展之中,医才逐步完善形成一种体系。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第一次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了教师的职能作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B. 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 选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D. 选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