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滕公奇 / 其言壮 / 其貌释 / 而不斩 / 与语大说之言 / 于上上拜 / 以为治粟都尉

B. 滕公奇其言 / 壮其貌释 / 而不斩 / 与语大说 / 之言于上 / 上拜 / 以为治粟都尉

C. 滕公奇其言 / 壮其貌 / 释而不斩 / 与语 / 大说之 / 言于上 / 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D. 滕公奇 / 其言壮其貌 / 释而不斩 / 与语 / 大说之 / 言于上 / 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麾下”: 指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军营或部下之意,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中的“麾下”;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麾下”。

B.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是战国、秦朝、汉朝,辅佐君主的最高官吏。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

C. “郎中”: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战国,后世袭用,从隋唐到清,朝廷各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均设郎中。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均是帝王的侍从官。

D. “斋戒”:指古人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嬉笑等),以表示虔诚。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中的“斋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初,韩信投奔项梁时,默默无闻;后来改投项羽时,多次献计也不被采纳;再后来投奔刘邦时,也没啥名声,还差点被斩首;即使有滕公的举荐,也不被刘邦看好。

B. 丞相萧何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是个奇才,决心要为刘邦留住他。可是一次刘邦大军到达南郑时,半路上就跑掉了几十个军官。韩信疑心萧何等人已多次在刘邦面前告发他,不会再重用他,不久也逃跑了。

C. 萧何来不及报告刘邦,径直地去追回韩信。而刘邦却责怪萧何不去追回那几十个军官,偏要去追回一个韩信,认为萧何是在撒谎。萧何则趁机全力举荐韩信,认为他是普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的能干人才。

D. 萧何以“王汉中”与“争天下”之大义规劝刘邦,刘邦终于答应重用韩信,让他做大将,并且要举行盛大隆重的拜将仪式。有些军官们还暗自庆幸,以为是要任命自己为大将。最后得知任命的大将是韩信时,全军都感到惊讶。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2)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