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赞

刘建超

将军脾气倔,做事说一不二。

将军得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孙子晓龙要报考外交学院,他手中的拐杖捣得地面咚咚作响

将军用拐杖点着晓龙的鼻子,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我家的男儿世代都要当兵,报效国家。

晓龙说,爷爷,国家需要您这样的卫国将士,同样也需要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外交官,我要当外交官。

将军说,别扯淡。你小子只能给我报考军校,军校!我家的后代只能报考军校,否则不要再登我的家门。

将军用拐杖将房门猛地关上,屋外寒风料峭。

晓龙也是个倔脾气,还就是报了外交学院。

将军气病了,晓龙几次去探望都被将军用拐杖给轰出来了。

晓龙上大学期间,将军从不接晓龙的电话,都是夫人转告说晓龙问候你个老顽固哪。

晓龙大学毕业派驻到非洲工作,将军都没有理睬。

晓龙打过来的越洋电话,将军也是毫不理会。

夫人告诉晓龙,你爷爷的房间里挂了一幅世界地图,我看到过好几次,他拿着放大镜找你工作的国家。

将军扔下放大镜,就你话多。

将军十四岁当兵,人长得瘦,个头又小,肥大的军衣穿在身上,人就像套在麻袋中。

团里派他去卫生队,学护理。他去了,一看都是女兵娃娃救治伤员扭头就走。他找到团长说,我要跟你打鬼子。

团里又安排他去炊事班,他还是不去,端锅做饭谁都能干,他找到团长说我就是要跟你打鬼子。

任凭你讲道理骂娘关禁闭,他一根筋就是要跟着团长打鬼子。

团长只好把他留在身边当通信员,打鬼子我让你第一个冲锋,到时候你小子可别怂了。

鹿鸣山伏击战,鬼子走进了包围圈,我部另一只包抄的部队还没有就位。

将军急了,催促着团长赶快冲锋啊!

团长严厉瞪他一眼,你懂个屁。

再不冲锋鬼子就跑了。他居然忽地站起身高喊着,同志们冲啊!带着头就冲了下去,战士们也不明情况,跟着就发起了冲锋。

团长骂了一声,吹响了冲锋号。

伏击战取得了胜利,将军举着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又蹦又跳,团长一脚把他从山坡上踹了下去。

团长揪着他耳朵,来到一片草坡前,这里埋着刚刚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

团长一脚把他踹跪在坟前,你好好看看,如果不是你的鲁莽,他们可能还活着。

他哭得稀里哗啦,头磕得砰砰响。我要替你们报仇,我替你们多杀鬼子。

他就是不认错,俺爹俺娘都被小鬼子杀害了,我杀鬼子有啥错?

团长气得掉泪,小鬼子该杀,杀十个鬼子也抵不上我一个战士的生命。他们活着就可以多杀鬼子,多打胜仗。

将军跪在战友的坟前,直至东方发白。

将军带兵打仗了,他更加爱惜自己的将士。每次布置完任务,他都要强调,完成任务是必须的,能活着回来才是真英雄,活着回来才是真胜利,活着回来才是你有真本事。

将军带兵严厉,很少见到他笑,更听不到他的赞扬话。

有一次,将军视察战士训练。

一位神枪手士兵,射击十发十中。

将军拍拍他的肩膀,嗯,合格。

听惯了赞扬的战士对将军只给个合格的评价,显然不满意。他不屑地小声嘟囔,才合格,有本事你来个合格。

将军听到了,也不多说话,压上子弹,站立射击,呯呯呯呯,十发十中。

将军说,枪枪命中是一名士兵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被敌人撂倒,我也只是个合格的兵。

将军带过的兵个个都成了神枪手。

将军曾经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如今却连自己的孙子晓龙都管不了,晓龙他远在万里之外,已经是住T国大使。将军觉得有劲使不上,这让将军十分的气恼。将军常常站在地图前,用拐杖捣着一片疆域,你小子有种,有种就别回来!

晓龙所在的T国发生了骚乱,武装冲突升级。上百家华人华侨的店铺被焚,一伙不明身份的暴徒还绑架了五名中国商人。

晓龙大使出现在镜头前,他介绍了当前的局势,并将前去同绑架商人的暴徒谈判,解救人质。电视里的晓龙从容自信,眼里却掩不住疲惫。

将军家人聚集电视机前,将军站立在地图前塑像般一动不动。

桌子上的饭菜早已放凉,杯中的茶水也没有了温度。

新闻播报说,在我国驻T国大使馆人员的积极斡旋下,遭到不明身份者绑架的我国五名人员已经成功获释。

同时,中国政府派出近百次中国民航包机,军用机,军舰,中远、中海货轮,历时十二天成功撤离中国驻T国人员三万余人。家人欢呼起来。

将军兴奋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拐杖捣得地面咚咚响,将军指着地图说,弱国无外交,是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在国外的中国人才有底气。

将军对家人说,告诉晓龙,就说他干得好,要他好好干!

将军又用拐杖点着电脑,说,点个赞,给晓龙点个大大的赞。

将军推开了房门,清风扑面而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一直没有理睬孙子晓龙的电话,可以看出将军的倔脾气和对孙子晓龙的心灰意冷;房间里挂着的“世界地图”,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B.小说中的新闻播报,突出了社会背景,是中国军事外交实力强大和大国崛起的现实写照,说明小说故事根植于厚实的时代土壤,彰显小说的时代性。

C.文章既有从正面勾勒将军的刚毅沉着,如“塑像般一动不动”;也有从侧面写出将军的开怀畅快,如“清风扑面而来”等,正侧结合,描写富有变化。

D.文章通过祖孙两人在观念选择上矛盾冲突的展开,巧妙诠释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不同方式,突出将军一家赤诚报国、薪火相传的高尚精神。

2.文中画横线部分巧妙表现将军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

3.小说插入叙写将军的军旅经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