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长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李商隐辞去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中的篙栅,代指营垒。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猿、鸟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它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的军令,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祠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甫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诗歌末句“恨有馀”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