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嗇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日:“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日“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日:“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上顾谓群臣日:“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伫絮斫陈,萦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日:“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日:“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B.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C.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D.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是掌刑狱的官吏,东汉以后,或称廷尉、廷尉卿,或称大理、大理寺卿。

B.高庙,宗庙,也指庙号为“高”的君主,所指随文而定,本文指汉高祖刘邦。

C.弃市为古代刑法,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以示鄙弃。

D.免冠,指脱帽,古代尊卑异服,冠有法制,官吏戴礼帽,脱帽常表示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想辞官,却得到升迁。他因使用家中资财而做了骑郎,长期未调动便欲辞官,中郎将惜才替他申请升调;文帝赞赏他见解高明,任命他为谒者仆射。

B.文帝欲提拔啬夫,被释之劝止。文帝询问虎圈情况,不满上林尉无对,啬夫见状,热心助尉,文帝赞赏并欲提拔,张释之以啬夫多嘴影响风气为由劝阻。

C.张释之随行至霸陵,进言获赞。他受到赏识,升任中郎将,跟随文帝视察陵墓工地,文帝认为陵墓坚固,不可能被打开,释之进言薄葬获认可。

D.文帝欲盗者灭族,释之却依法判案。张释之任廷尉,有人偷高庙玉环,他不怕批逆鳞、捋虎须,公正执法致文帝怒,但最终说服文帝与太后,获允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2)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