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本研读、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某启:昨日蒙教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虽欲强聒②,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③蒙君实视遇④厚,于反覆⑤不宜卤莽⑥,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⑦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⑧受命于人主⑨,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⑩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⑩,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持改革的信心。

C.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D.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从第二段看,司马光的信是如何指责王安石的?王安石又是如何一一反驳的?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