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日前在上海采访时看到,早晨7点半,嘉定区赵巷村的垃圾投放点热闹而有序。

志愿者顾彩娥热情招呼前来扔垃圾的居民赵根发,熟练地扫码登记。“滴”的一声后,赵根发收好自己的“绿色账户”二维码,在垃圾厢房配置的洗手台前一边洗手,一边对记者说:“月底我的‘绿色账户’就能有五六百积分,可以换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绿色账户”是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上的创新,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居民只要每天早晚定时定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就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等。如今,上海的“绿色账户”已经发卡500多万张。

能烂在地里的就是湿垃圾,不会烂的就是干垃圾——简明两句话,居民们记得滚瓜烂熟。有居民说:“垃圾没分类都觉得不习惯了。”

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仅仅是第一步。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为严防“源头分类、中端混运、后端混合”问题出现,江苏省苏州市加强监督考核,通过第三方单独收运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等措施,加强对既有分类小区的长效管理,重点加强对混收混运的监督管理。

该市还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开设了混收混运举报通道。市民如果发现混合收运行为,就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检举监督。对于发现混收混运的居民小区,当地将取消垃圾分类小区称号,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举报市民200元的现金奖励。

上海、厦门、西宁、广州等近30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对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进行了明确。

(摘编自《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6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材料四:

日本垃圾分类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基于本国资源特点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成功构建,是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的最大秘诀。

垃圾分类之后,不同垃圾于何时、何地投放,各类垃圾的针对性处理方法,在日本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且日本政府为垃圾的投放、回收,配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以保障垃圾分类的施行。

日本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相关的监督、惩戒机制保障垃圾分类的施行。为推动法律的施行,日本警察、公益性环保组织会联合当地住民,对居民和企业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不按相关法律分类丢弃或者不按规定的场所、时间正确丢弃,垃圾将会返送回去;此外,对拒不改正或恶意扔撒垃圾的企业管理者,则会受到行政处分。

推动垃圾分类治理,离不开宣传与教育。日本建立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对全体公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环保和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多年的宣传教育增强了民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也教育民众如何科学分类,并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现在,将垃圾进行分类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摘编自《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经验:资源化利用是趋势》,《新京报》2019年5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责任,监督管理,缺一不可。

B. 上海市为激励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给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绿色账户”,获取的积分可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等。

C. 江苏省苏州市对混收混运加强监督管理,最主要的措施是让市民发现混合收运行为,直接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上检举监督。

D.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基于本国资源特点形成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只有不到四成的人会先进行垃圾分类,所以大多数老百姓并不认可垃圾分类,在处置生活垃圾前分类回收率不高。

B. 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

C. “不知道怎么分类”的人数占受访者总数的36.5%,说明公众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也是阻碍垃圾分类推行的原因之一。

D. 处置生活垃圾“既分类又回收”的人数占受访者总数的17.17%,表明我国的垃圾分类已初有成效,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根据以上材料,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积极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的施行?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