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吧上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一一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也不愿意推动“互联+”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的基础。

(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社会难以走远》,201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2015-2016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

2016年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

(源自补天平台《2016年网站泄漏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近年来,随着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2017年8月30日)

材料四:

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补天平台共收录的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个,与2015年相比有大幅度下降。

B.相比2015年,2016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C.2016年网站漏洞和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

D.2016年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B.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

C.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D.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3.怎样才能有利于实施网络实名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