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①天气预报是怎样测定的?为什么有时会报不准呢?

②为天气预报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气象卫星。它所携带的拍摄镜头通常聚焦在地球上时是一个1平方公里见方的“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卫星不断地拍摄,一个个点逐渐连成线,经过25分钟,整个地球的图像都可以被拍摄下来。

③卫星会将这些图片发送回地面,由地面系统处理。对于接收图像的气象工作者来说,传回的每一张图的获取时间、纬度、精度等信息都是事先根据卫星设定程序计算好的。将所有的图片拼合在一起再对比资料,就可以找到例如北京上空的云图。

④与此同时,卫星上安装的各种气象遥感器也会将接收和测量到的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由于辐射会和大气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辐射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地面系统利用卫星观测到的辐射,反过来可以推出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状态,大气中云的物理状态。

⑤北京站负责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信息发送给全国所有的气象台站。这个时候,各地气象台站还要根据各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从而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根据这些气象信息,气象部门目前可以相对准确预告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的天气。

⑥但是,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受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夏季,降雨过程复杂多变,经常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加大了预报员对天气判断的难度。今年我果遭遇大范围干旱天气,去年还有气象专家推测今年夏季会提早到来,但是直到4月底,北方的天气依然相对较冷。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当时很多人指责气象部门没有及时预报。

⑦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2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目前,发达国家也只掌握了200年内相对详细的天气观测资料,而我国在1951年才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气象台站网,对气象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所以天气预报也经常会出现误差。我们将会研发更为先进的气象卫星和相关气候监测系统,相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1.对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因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气候变化非常复杂

B. 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不够

C. 气象部门的预报不及时

D. 我国未能完全掌握气象规律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选文依次写了天气预报诞生的流程、天气预报有时报不准的原因,采用了逻辑顺序,条理清晰。

B. 第⑤段中的“这些气象信息”是指北京站处理和分析后发送给全国各地的气象信息。

C. 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候系统的复杂程度,令人信服。

D. 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词严密、准确,“目前”强调“当前”,“相对”意思是“非绝对”,都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3.根据文章内容,概说我市的天气预报是如何诞生的。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