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他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越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十九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机场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渐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经营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十九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什么?概括十九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应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材料四

2016年9月27日人民日报评炒房:失去奋斗,房产再多也将无家可归

2016年房价在高歌猛进中,消解了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当每个人都相信依靠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当每个企业都相信坚持主业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释放更强发展动力、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4)依据上述材料,面对当今的中国,实体滞涨,楼市狂欢,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应如何面对当今的形势?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