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进与退

①在这个一切都追求“进步”的时代,如果说某个人或某件东西“退步”了,通常都不会认为是什么好事,当今之世,大多数人也不会将“退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然而,翻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讲“退步”的话实在太多了,尝怪古人何以如此“笨”且“傻”焉,怎么总是教人“退步”呢?

②如若不信,略举若干例子,并且稍作解释:宋代词人吴潜的《忆江南》词写道:“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退步是前程。”这是说世间事祸福相倚,有时候,退步反而就是一种前进。南宋大儒真德秀的《长沙劝耕》诗说:“争先好胜灾偏速,退步饶人福自来。”点出“进步”引发的偏差是“争强好胜”,而“退步”的要旨在于“饶人”“让人”,这才是幸福的根源。元代僧人石屋禅师的《山居诗》说:“有求莫若无求好,进步何如退步高?”又指出“进步”即是“有求”,而“退步”则是无欲无求,哪个高哪个好?当然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就不大一样了。元代道士姬志真的绝句《天真》:“声利场中退步,水云乡里闲身。”又是说“退步”之根即远离“名利”二字,如此才得逍遥自在。由此可见,儒释道三教几乎都将“退步”作为自己的宗旨,不妨说,在追求“退步”这一点上,儒释道三教的确是合一的,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退步哲学”。

③“退步”还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明代冯惟敏的《家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录《沈文端公家书》有云:“大抵盛极则衰,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一定之理。唯有自处退步,不张气焰,不过享用,不作威福,虽处盛时,可以保守。”古今盛赞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给家人的信中留下的那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实说得也都是此理。这些思想的根源,可能与《老子》第四十一章的“进道若退”一语有关:在某些方面“退步”了,恰恰是道业上“进步”的表现。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得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仿佛为中国古代的“退步哲学”做了一个总结。综括起来说,“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而这种认识得自于对世间事祸福相倚的实质的深刻体察和觉悟。

④或许有人会说:君误矣。你文中所说的“进步”“退步”和我们今天说的“进步”“退步”完全是两回事,难道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等等不是好事吗?总不能说“退步”是好事吧!且慢,果真是两回事吗?想一想,在时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铁上,和某个“霸座男”费尽口舌,他竟如蜗牛般动也不动,是不是对“进步”的一种讽刺?再比方说,现代科技制造出手机,固然是一种“进步”,但伴随而来的“手机病”等种种弊端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看报道,欧洲、日本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就明确规定:不准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更不提倡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电子化”。表面看,这些规定不是与“进步”格格不入吗?其实,这正是“退步哲学”的一种现代应用。按照古人的思想,所谓“进”“退”都是相对而言,一味讲“进”实际上是“退”,而看上去是“退”,却是实质上的“进”,看上去是一种“消极思想”,其实却有着最为积极的意义。

⑤面对物质的“进步”,人心恰恰需要某种“退步”,才能与之协调,而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文明的进步。

(作者:张培峰)

1.“退步哲学”是一种怎样的哲学?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补充设问)

4.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请简要概括。

5.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在这个一切都追求“进步”的时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退步”?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