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归去来兮 

阿 正

我要离开这个公司了,我要回家了。工作已经交接完毕,中午,同事们以及我的老板林达一起请我吃饭。

满满一桌子菜,大家轮番向我敬酒。敬完酒就开始怀念过往,有欢笑,也有泪水。不知不觉地就喝多了,最后大家架着我出了酒店。

这家公司很小,老板林达也只是小老板,没多少钱,吃、喝、睡、玩都和我们一起。不管上班还是下班,我们都是称兄道弟的,就跟一家人似的。

回公司宿舍路上,林达握着我的手,一百个不舍,说:“你是咱们公司的台柱子,你这一走,我的左膀右臂就缺了。不过,你父母年纪大了,你不该继续做北漂了,回家好好陪陪两位老人家。”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不住地点头。

大家半拖着我回到了公司。宿舍里的行李早就收拾好了。几个箱子,几个袋子,其中一个箱子里放着两瓶茅台,是老板给的,让我带回家给我父亲喝。

同事们有的拖箱子,有的扛袋子,把我往外送。路边早有同事给我叫了车,有两个同事把我的行李往后备箱里装。我开始和他们挨个拥抱,有的同事说:“有空来北京玩。你这一走,以后打篮球人手都不够了。”有的说:“我们会想念你的,还有红烧茄子,你的拿手菜。”说着还泪水涟涟的。最后,我跟林达拥抱的时候,他使劲拍着我的后背说:“不管在哪里,你都是我的好兄弟。”

两个同事想上出租车,说要送我去火车站,要把我送到火车上。

一听到火车站三个字,醉醺醺的我突然就有点清醒了。赶紧拦着那两位同事说:“不……不……不用,我自己走就行。”

两位同事看着站都站不稳的我,很怀疑地说:“能行吗?”

我赶紧强制自己站稳脚跟说:“能……能行,你们放心吧。”

但是,他们显然还是不放心,非送不可。他们往车后座上挤,我往外推,僵持了有五六分钟。最后出租车司机不干了,说:“到底走不走,不走我可走了。”

最后我也没有把那俩同事推出去,司机问我:“去哪里?”我很无奈地说:“去西站!”

我还在冲老板林达挥手的时候,出租车就飞了出去,显然,因为等了太久,司机有点不耐烦了。

一路飞驰,到了北京西站。我酒差不多醒了,使劲把两位同事往回推,说:“就送到这里吧,千里相送,终有一别。”

两位同事不肯,买了站台票,帮我提着行李往站里走。我一看没办法了,就开始找火车票,但浑身上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票,最后只得又去买了一张。

然后两位同事一路送我上了火车,替我把行李挨个放在了行李架上。他们微笑着在车窗外面冲我挥手,我也赶紧在脸上挂上微笑,冲他们挥手。

就这样,火车徐徐开动了,一直到出了那俩同事的视线,我才懊恼地捶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长叹了一声。

两个小时后,我带着大包小包又出现在了北京西站的南广场上。

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北京,北京的薪水高,北京的机会多,我还想好好奋斗一番。只不过,我买了房子,办贷款,还找了个女朋友,经济压力很大,我必须换家公司,好获得更多的薪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这家公司,只不过迫于生活,只好撒个谎,让自己消失。我内心纠结了很久才作出这个决定,从小到大我也没撒过几次谎,看着公司那些好哥们儿依依不舍的样子,我有很大的负罪感,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如果我跟老板说:“我要辞职了,有家公司给我更高的薪水,是你这里的两倍。”那就掰了,彻底闹翻了,我真心不想闹得不欢而散。

“员工不应该和老板之间产生友谊”,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的这句话,现在忽然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没有友谊,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辞职,也不用编谎话。

这就是真相。

我打了辆车,去了事先租好的房子。把东西收拾好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我匆匆冲了个澡,准备休息。这时候手机突然响了,我一看是山东老家的父亲打来的。

“睡了吗?”

“刚躺下。”

“最近工作忙不忙?”

“还行。”

“我打电话是想跟你说个事,这几天你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打了好几天吊瓶了,今天忽然跟我说想你了,抽个空,回来看看你妈吧。”

我握着手机,突然就泣不成声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林达是一个小老板,公司不大,给“我”的薪水不高,所以和员工称兄道弟,临别又赠送好酒,设宴饯别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B.小说中我“浑身上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票,最后只得又去买了一张”,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原本就没打算离开北京,所以并未购买车票。

C.同事看我喝醉了,不仅坚持要送我到车站,还一路送我上火车目送我离开后才离开,再加上前面分别时说到的篮球、红烧茄子等事情可以看出,同事与我的感情融洽。

D.题目为“归去来兮”,指的是表面离开北京回家乡,可是一转身又回到北京的故事,故事写了一个北漂青年戴着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的虚伪生活。

E.本文表面轻描淡写,同事间的情感温馨动人,实际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汹涌的情感激流。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北漂一族生活状态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综观全文,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有人说,本文前面“送别”的场面很感人,又与后面的假辞职形成极大的反差,造成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击波,可是结尾写母亲病又犯了,似乎是与前面的情节脱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