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B. 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C. 赐我先君履     履:践踏。

D. 师进,次于陉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以夹辅周室

B. 夜缒而出       昭王南征而不复

C. 失其所与       楚子使与师言曰

D. 吾其还也       君其问诸水滨

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顶是

A. 甲文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 乙文通过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既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

C. 乙文中楚王派出的使者面对管仲和齐桓公疾言厉色的质问,否认了周昭王的死和楚国有任何关系,不卑不亢,见机行事,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D.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 左传》 长于叙事,兽于记述辞令,讲究谋篇布局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左传》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