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冢也           庐:屋舍

B.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D.有志与力,而又不以怠               随:随便

2.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的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例句:①问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火尚足以

A.①其人居未来,而为留待           ②秋毫不敢有所

B.①其进愈难,而其愈奇            ②当其于所遇

C.①鱼虾而友麋鹿                ②群贤毕至,长咸集

D.①邻之厚,君之也              ②此其志不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的行踪。全段从山名写起,以考证山名结束,在内容上环环相扣,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后洞多自然美妙之景,进洞越深见到的景象越奇特,作者本应继续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但是走到中途,却因听了怠倦者的话,怕火把烧尽而退出洞来。

C.“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转入议论。作者说古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与思索,其用意在于说明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D.本文以记叙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作者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揭示出文章主旨: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