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史记》片断,回答下面小题。

 ①甲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乙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乙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供,乙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③丙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在东收地。今以君子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④臣常游困于齐而气食铚人,丁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丁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丁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丁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1.在①甲②乙③丙④丁处各填一个历史人物人名(可只填姓)甲:_______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

2.对四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漂母的话怒中有揶揄之意,意在激励对方自食自立,建立功业。

B. 汉惠帝听完(乙)的一番话,表示十分赞同并决定按乙的治国纲领去治国,平天下。

C. (丙)在孝公面前谈论天下大势,制定战略大计:迫使魏东徙,秦占据黄河、崤山之天险,向东制服诸侯,卒成霸业。

D. 春秋时期秦国(丁)是足智多谋的老臣,文中“臣”便是由(丁)引荐到秦作官,帮助秦穆公完成霸业的。

3.对以上划横线的句子、加黑的词语理解正确的有:

A. “哀”是意动用法,“我以……为哀。”

B. “供”通“拱”“垂拱”“垂衣拱手,形容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C. “畔”通“叛”;“乡”通“向”

D. “事”译成“侍奉”“止”译成“使……停留。”

4.根据以下《史记》片断,各自归纳出一个成语。

(1)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入。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战,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成语:___________

(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成语:______________

(3)帝(汉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成语:___________

(4)武安已罢朝,出止东门,召韩御史大夫(韩安国)载,怒曰:“与长子需(安国字)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成语:________

(5)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成语_______。

5.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③阿母谢媒人④谢家来贵门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⑦则与丰酒,哙拜谢⑧张良入谢

A. ①/②⑥/⑧④/③/⑤/⑦   B. ①/②⑥/⑧④/③/⑤/⑦

C. ①/②⑧④/③/⑤/⑥/⑦   D. ①②/⑧④/③/⑤/⑥⑦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