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探究问题。

材料  在平、津、沪、宁相继失守,华北、华东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大溃退的形势下,国民党军队何以能“以区区十八万疲惫之师”战胜来自向北两个战场的精锐日军而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呢?我国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党官兵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是胜利的根本原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了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徐州于二月上旬敌于兖州南下,蛙埠北进时,岌岌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处之,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蒋介石也于1938年4月7日通电全国:“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一种观点认为正确的军事指挥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经过华北、华东两战场失败的血与火的考验,国民党逐步认识到必须改变被动的消极防御的战略而实行主动的积极防御的战略。国民党陆军上将陈诚说:“台儿庄之战胜,在战略上观察,乃各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简言之,即我游击战、运动战在战略上之功效也。”台儿庄战役后,国民党所指出的“我军现在能得到这种有利的形势,因素甚多”。而指挥更加统一,纪律更加提高,是其“最重要”的一点。

还有的观点认为,日军战略战术的错误是胜利的外部条件。日本占领东四省后,以为中国不值一打,而定出所谓“速决”的计划,特别是在南北两战场将我百余万抗战主力扫荡之后,骄狂无比。日本“逐渐增兵”是由于对中国估计不足,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会形成如此全民抗战和实行如此英勇抗击。所以最初派往台儿庄的仅有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野炮大队,但是弹丸之地的台儿庄没有像济南那样垂手而得,只得继续增兵。这样就使中国军队把握、认识了敌人,并处于优势兵力的地位。日本北段打台儿庄时“不仅”南段不动,而且北段的华北方面军乜没有有力地配合,甚至在山东的矶谷、板垣两师团也没有协同作战,使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而被围歼。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是谁?

(2)从材料表述的关于台儿庄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写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