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新中国建立之初这里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上世纪60年代这里建立了林场,2017年12月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材料二:目前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为75.2%,林木总蓄积462万立方米。林场利用无法造林的空地发展风电项目且向外输出电力。林场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41万亩,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材料三:左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示意图。

(1)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的成活率不到8%。简析其自然原因。

(2)指出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功能。

(3)简析塞罕坝发展风电项目的主要效益。

(4)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的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请为其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提出合理建议。

高三地理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