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好为人徒的金庸

川泽央

①我自幼喜读金庸小说,成年后每逢看到和他有关的文字,就很留意上心。年中时北大的一个同学晒出了手机拍的照片,赫然是查良镛(金庸原名)的博士毕业证书。原来金庸相当低调地又去北大读博了。这事惹得议论纷纷,因为北大的同学没怎么发现金庸来上课,这学位,岂不是给得太随便了。

②北大校方只得向社会通报,金庸的确是在中文系读博,师从袁行霈。不过呢,因为金庸年事已高,身体趋弱,导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今年将无法拿到博士文凭。至于那张被拍到的学位证,只是按惯例预先准备好的。

③说到金庸的好学之路,更加好玩。我看聂卫平的回忆文章,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突然托人转告他,要在从化拜他为师。聂卫平还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和他学学棋,而且他也想认识金庸,于是就赶到从化。

④结果一见面,金庸就要像在他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给聂卫平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的金庸比聂卫平大二十多岁,聂卫平大为吃惊,推辞说:“这怎么受得了,我立刻阻止了他;我说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就这样我成了金庸的老师,以后金庸一见到我就以师父相称。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⑤《孟子》里有句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金庸却恰恰相反,应该算是“好为人徒”,像极了他笔下的韦小宝,遇到个高手就不放过,定要拜师学艺,杂学旁收。

⑥据说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他少年时代因为国内战乱,学业屡屡中断,始终没拿到正经的文凭。晚年一路求学,在剑桥大学认真读了硕士,又读博士,然后又来念北大的博士。看来人生际遇的确令他有点耿耿于怀。

⑦时代变迁,社会思潮反复,很多人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再提起念书上大学,就挺“反智”的,一口一个念书有个屁用。像金庸这么名满天下富甲一方后,仍然有志向学,费尽心思好为人徒的,实属难得。用当下的话来说,是个正能量例子。

(《读者》2013年24期)
1.文中写了金庸“好为人徒”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请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

                                                          
3.文章最后写现在社会上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的那些人认为念书无用,有何用意?(3分)

                                                          
4.请根据以下材料链接概括网友所说的“正能量”的含义是什么?“好为人徒”的金庸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正能量?对我们有何启示?(3分)

【材料链接】曾经走红的网络热词中,最受网友追捧的是“正能量”一词。在这些网络流行热词中,“正能量”的相关微博数量高达174546492条,稳居第一。“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而在网络中,网友自发拓展了该词的用途:做了好事是“正能量”,立志好好学习也是“正能量”……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