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一张罚款单》(翟振祥译),完成小题。(20分)

这天天气晴朗,我驾车到南卡罗莱纳州,打算找个地方钓钓鱼,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

在一家钓鱼用品商店,我打听到了最近的钓鱼地点,然后买了地图、鱼饵并办了一张钓鱼许可证。随即,我向最近的湖泊进发。

抵达目的地,我把钓竿、装鱼的冷藏箱、椅子以及渔具箱从车上卸下来放在湖边,然后装上鱼饵,怡然自得地钓起鱼来。此时骄阳似火,空气又潮湿又闷热,为了防止中暑,我取来毛巾,在水中浸湿了顶在头上。

“上午好。”有人从背后走来,向我打招呼。我回头一看,是一个渔猎巡警,他手里还拿着个记录板夹。

“上午好。”我向他点头示意。

“钓到鱼了吗?”他问。

“没有,我钓鱼不过是为了消遣,消磨消磨时间罢了。”我说。

“能看看你的钓鱼许可证吗?”他问。我从衬衣口袋里掏出来递给他。

“再把你的驾照给我瞧瞧。”我照办了,他接过去认真地看了又看。

“我发现你驾照上的名字是Kiser,钓鱼许可证上的名字却是Kaiser”巡警提出了质疑。

“肯定是给我办许可证的人写错了。”我辩解道。

“噢,恐怕我得给你开张罚单了,理由是你携带无效证件非法捕鱼。再有,依照法律规定,你的钓鱼用具也必须予以没收。”“你在开玩笑吧?”我大吃一惊。

渔猎巡警当然没有开玩笑,他果真给我开了罚单,接着,又把我的全部三根钓竿还有渔具箱都装进卡车。眼睁睁看着他驾车扬长而去,我站在那里欲哭无泪。那些钓竿对我来说非比寻常。它们已经陪伴了我二十多年,我用它们教会了孩子如何钓鱼;我用它们和许多亲友一起垂钓,共同度过了许多幸福时光,而今这些亲友多半已离开了人世。这三根钓竿和渔具箱承载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回到家以后,我给主管渔猎的相关部门拨打了电话,试图解释清楚事情的经过,但是没人理会。他们告诉我,非法捕鱼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最终.我眼含热泪交了罚款.不再申辩。

时光飞逝,转眼九个月过去了。这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上面没有署名,也没有寄信人地址。信纸上仅有一行字:“本周六上午1l时,渔猎管理局将举办拍卖会。”

周六上午10点钟,我驱车赶到了拍卖现场。放眼望去,会场颇为壮观:等待拍卖的猎枪和自行车成百上千,钓鱼装备堆积如山,还有几辆卡车和数不清的渔船。

突然,我发现了我的宝贝,它们被随意地丢弃在大堆的钓鱼装备之中,就像一文不值的破烂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三根钓竿清理出来,仔细地擦拭干净,那个渔具箱却没有找到。

拍卖活动开始了,我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等了一个小时,我的宝贝终于被摆在了拍卖台上。

“下面要拍卖的是三根一模一样的精致钓竿,我们把它们一起拍卖。”拍卖师说。

“50美元!”人群中有人喊价。“51美元!”另一个人嚷道。

我翻了翻口袋,里面只有27美元。于是我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准备退出竞拍。

“60美元。”“65美元。”“66美元。”竞价一个比一个高。“100美元。”突然有人大喊。现场鸦雀无声。“100美元一次,100美元两次,100美元三次,成交!”拍卖师手中的拍卖槌重重落下。

我沮丧地回到车里,头抵在方向盘上,一动也不想动。突然,不知什么东西碰在了我的车上,吓了我一跳。我扭头看向后边,一个人正在把那三根钓竿和渔具箱放进我的车厢里!等他转过身来,我看清楚了,这正是几个月前给我开罚款单的渔猎巡警。

我下了车,他伸出手来对我说:“我没有过错,是法律不够合理。”

我和他握了手,向他道谢后,驾车离开了。当车通过南卡罗莱纳州界时,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选自《齐鲁晚报》2011年4月1日)
1.全文主要设置了两个情节结构,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对这两个情节进行简要概括。(4分)

                                                  

                                                  
2.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下面方框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3.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突然,我发现了我的宝贝。它们被随意地丢弃在大堆的钓鱼装备之中。

                                                   
4.根据你的理解,文中的渔猎巡警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5.在描绘渔猎巡警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6分)

照应句子:(前句)                                        

                                                   

(后句)                                        

                                                   

表达作用: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