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徽州古村聚落形成最初是南宋以前的中原世族南迁、聚族而居形成。后随人口增长,至明中叶时期耕读文化盛行,至清中叶科举入仕和徽商兴起,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这一过程经历了内部裂变、迁移、择地而居等一系列过程。读下图回答第1题。

一般而言,乡村聚落的环境容量是与当时的农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古徽州人均耕地南宋时人均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2.2亩,清康熙1.5亩,而同期的古村落发展却从稳定发展走向了鼎盛发展,其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丘陵山地的改造,土地生产力大增

B.文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增,对丘陵山地立体开发利用

C.前期的发展依赖本地土地资源,后期的发展是依赖其他资源

D.徽州地区资源丰富,耕地多水面多,环境容量大

高三地理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